在欽州坭興陶藝發展史上,顏氏世家是一個頗有影響力的家族,以顏干卿為代表,其子顏釗南、顏石南(藝名為顏振)和侄子顏釗明,皆為欽州國營坭興陶廠創始人之一。顏氏以擅長坭興陶拉坯、設計和雕刻工藝著稱。家住欽州市河東缸瓦窯村的顏干(1895年1976年),是欽州坭興陶一廠的奠基者,擅長拉坯,技術嫻熟,手法輕快,造型準確而富于創意。1958年二輕社成立后,他把當時在缸瓦窯用龍窯燒制成功的坭興陶花瓶茶具送給聯社,聯社把產品送到廣東省,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高度贊揚,顏干卿因此被欽州縣委推薦到北京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老藝人代表大會,受到了朱德同志的親切接見,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為此,欽州坭興陶一廠也因顏干卿的殊榮名揚國內外,所生產的產品深受國內外歡迎。四大名陶之一,欽州坭興陶,坭興陶文化傳承
侄子顏釗明(1915年—1998年)受其家族的影響,成為了陶藝的多面手,擅長拉坯、繪畫和雕刻。曾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多次到北京開會參展,與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合影留念。其代表作品有坭興陶產品“四角花瓶”“金錢花瓶”“桃形花瓶”“清泉茶盒”等。他勤于鉆研,發明了“坭興陶光滑釉料”,推出“琉璃瓦”新產品,言傳身教地把坭興陶的制作技術傳授給顏昌金、李人帡謝藝、顏美娟、陳仁輝、楊美珍等一批學徒,成為欽州坭興陶的傳承人。
1979年,顏釗明代表欽州坭興工藝廠出席全國工藝美術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華國鋒的接見。2世紀80年代,顏釗明當選為原縣級欽州市人大代表坭興陶歷史上有許多父子傳承的故事。父子傳承是文化傳承中最基本最原始的傳承,沒有這種傳承,就不會有今天輝煌的坭興陶燒制技術。顏氏世家顏干卿和顏振采用的就是這種父子傳承的方式。四大名陶之一,欽州坭興陶,坭興陶文化傳承
受到鼓勵的顏千卿把自己的手藝傳授于自幼隨其從事坭興陶的兒子顏釗南(生卒年不詳)和顏振(1924年-20年)。尤其是顏振,深得父親的真傳,從缸瓦窯直到坭興陶一廠,工作數十年,較為熟練地掌握了坭興陶的拉坯和20世紀70年代海棠壺模具設計工作。工作期顏釗明作品間,他曾主管負責的幾條龍窯獲得重大成功,從而獲得了先進獎。之后他曾離開坭興陶一廠去小董工作,多年后重返欽州鎮承包了知青坭興陶廠,成功制作了幾批花盆座,送去三宣堂,劉永福故居,深受各界好評。后來,顏振又在大垌稔子坪開辦了一間坭興陶廠,所生產的坭興陶產品質量好,深受社會各界青睞。
顏釗南擅長拉坯,雕刻等技藝,把技藝筆毫不保留地傳給兒子顏良幫。顏良幫1956年出生,1972年初中畢業后進入欽州坭興工藝廠工作,曾在江西景德鎮陶瓷培訓班進修,學習泥料、釉料等理論知識。工作期間,他生產設計出的工藝品多次獲獎,1991年—1997年先后擔任欽州坭興工藝廠質檢員生產副科長、科長。他精于治壺,做壺光挺勻稱,質樸諧和,泥色純凈,工藝周整。四大名陶之一,欽州坭興陶,坭興陶文化傳承
版權所有© 欽州攬眾山坭興陶業有限公司 桂ICP備19002369號 聯系人:陳經理 一鍵撥號: 18178786711